新闻中心

2021年6月宏观经济分析(2021年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2023-09-1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大家好,这次我们来分析6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

PMI :(原材料价格一探究竟)

本月的PMI指数中原材料价格发生的变动较大,其他数据均没有太大的波动变化。目前暂且不太清楚原材料价格指数下跌这么多的原因是什么,但结合近期大宗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来看,这个指标存在一定的问题。饼干又找到了一张表,这张表里面可以看到其实原材料价格的指数变动还是很明显的:(数据来源:宏观数据-和讯网

原材料的价格指数随着美联储持续的宽松而上涨,严格来说民主党这次当选之后,说他们只会放水这样的话至少到目前是符合逻辑的,看一下国内原材料价格的情况就非常明显了,自去年12月起,原材料一飞冲天,不仅仅是黑色系,其他行业的原材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大宗的上涨势头已经满了很多,从2021年5月之前的数据上涨幅度是显然比2021年6月的上升幅度来的要大,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美联储近期宽松还是紧缩一直没有给出明确态度,市场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也就是说如果美联储后续继续宽松,那么原材料会迎来新一波的上升趋势,反之大宗则会是近年以来的高点了。

这些数据在下面还会用到,我们接着看PPI CPI指数。

2. PPI 和CPI

2021年6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数据

环比涨跌幅( % )同比涨跌幅

( % )上半年同比涨跌幅( % )一、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0.38.85.1生产资料0.511.86.8采掘3.935.118.5原材料0.218.010.4加工0.37.44.3生活资料-0.20.30.1食品-0.51.41.8衣着-0.3-0.8-0.9一般日用品-0.20.30.2耐用消费品0.1-0.6-1.2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0.813.17.1燃料、动力类2.922.88.1黑色金属材料类1.727.718.4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0.726.818.9化工原料类0.117.18.7木材及纸浆类0.37.43.7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0.85.70.9其它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0.53.81.8农副产品类-1.35.45.8纺织原料类0.24.82.0三、主要行业出厂价格煤炭开采和洗选业5.237.417.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553.626.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5.452.637.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616.813.6非金属矿采选业0.52.51.4农副食品加工业-0.94.35.0食品制造业0.01.51.0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0.11.91.9烟草制品业0.20.70.5纺织业0.03.80.7纺织服装、服饰业-0.2-0.4-0.6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0.10.80.3造纸和纸制品业0.07.83.8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0.30.9-0.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3.136.114.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0.220.312.4医药制造业-0.3-0.9-0.4化学纤维制造业-0.817.09.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0.23.4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02.5-0.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0.734.424.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0.127.821.0金属制品业0.87.54.4通用设备制造业0.41.40.5汽车制造业0.2-0.4-0.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0.00.40.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2-0.6-1.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0.4-0.7-0.9燃气生产和供应业-0.13.51.8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31.40.8

从PPI 和PMI的数据互证中可以看到,近期PPI的高位运行确实是和大宗密切相关,而作为中游的加工系列,比如纺织、加工、汽车、通用设备这种提供就业非常庞大的行业来说增长率并不如人意。考虑到现阶段我们还是以出口为主,大部分物资均是以出口欧美为目标进行生产,因此从PPI的情况来看,现阶段就是非常典型的输入性通胀阶段。之所以这么说,我们看一下CPI就懂了:

CPI指数在本月的综合增长是1.1%, 核心CPI 同比增长为0.9%。交通通信方面的消费上升可以用疫情收尾民众普遍开始进行日常社交活动来解释,但是我们看其他部分的支出显然并不理想,PPI 和CPI差距越拉越大,中间的差值就非常值得说道说道了:

饼干来说一套逻辑:我们都知道PMI是经济先行指标,而上面也分析过,大宗商品自民主党上台以来就一路高歌猛进(似乎大多数民主党执政时期都会这样,搞经济民主党真不行),现在大宗商品出现了上升无力的迹象,如果美国不继续宽松很有可能就是大宗高点,那么作为全球重要的工业品制造国和出口国,全球大部分通胀被我们吸入是非常符合逻辑的,我们制造产品,卖给发达国家换取美元,在平常时期就是吸通胀出通缩的状态;但是今年不同,美联储宽松的频率和力度非常大,巨量的美元涌出美国一方面抬升了全球大宗价格,另一方面就是作为接收者的我们面临的输入性通胀问题。

上面这段算是老调重弹,但这次我们顺着这个逻辑继续往下说:通常情况下大量的外汇涌入会造成汇率上升,国内资产价格上升的情况,而且由于出口国的自身特性,外资因为贸易结算而进入的钱并非全部匀给了老百姓,而是集中在了少数工厂老板手里,换句话说,出口国永远避免不了的问题是贫富差距拉大,启动转移支付也只是缓解该问题。同时由于输入性通胀的缘故,PMI, PPI数据会直接与真实数据拉开差距,比如最典型的PPI 和CPI的拉开,这中间的差值并非真实的制造业得到了利润,反倒是原材料行业行业掩饰了这一切。饼干一直用一个词语叫做被动性宽松就是这个意思,我们PPI这么高了为什么还要继续降准呢?事实上我们并非真的宽松,这种宽松是在与发达国家做贸易的必然结果。反倒是被虚假通胀掩盖下的制造业各个艰苦挣扎在生死线上,除开领头的几个主导企业各个几乎都揭不开锅了。

这种现象在历史上还真出现过,日本和德国90年代也是出口大国,一个选择降息,一个虽然也降息了,但是对于利率的控制相当严格很快又拉了回来,而随后两个国家的下场大家都懂。李世民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现阶段我们的情况和日本及德国当年遇到的情况颇为相似,同样是面临大量的美元涌入,08年接过一次盘,这次比08的规模更大,从现阶段国内的一系列操作来看很显然走的是德国路子,不被主导企业带节奏,而代价自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各种明暗对抗升级。虽然饼干不喜欢谈论ZZ方面的东西,但是就历史进程和经济走向来看,紧缩虽然现阶段非常痛苦,但是先苦后甜,方显高瞻远瞩。

所以说前几天的降准真的是宽松吗?并非如此,这次降准很显然是给中小微企业续命用,公告上面的解释是站得住脚的,降准冲抵银行坏账,优化资本结构,银行账面健康,中小微企业也能拿到钱(即便虹吸效应依旧存在,这个数据稍后在M1,M2数据测也会有说明)。因此为什么是降准而不是降息,其背后逻辑就是大方向依旧要紧缩对抗被动性宽松局面,而降准则是为了防止企业大量倒闭,同时提升银行抗风险的能力。不要想着这个钱还会流入房子之类,这个钱是真·救命钱。

3.M1,M2

数据:

M1 M2数据的双重下行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我们国家内部的经济环境并不很好。这里也正好可以再解释一个点: 当PPI 和M1,M2数据产生指标背离时,正确的分析方法是以M1/M2为依据(严格来说要以M1为根)去分析数据逻辑冲突,这是因为所有经济的增长必然是以贷款(即需求)开始,企业得赚到钱才会愿意积极生产分配财富。M1为什么在国内如此重要,就是因为工业国的核心特点是制造业分配财富,M1作为企业活期存款,其背后的利润意义无比巨大。

就拿这次数据来看,自今年过年以来,企业明年赚钱的容易程度就不如去年年底,各行各业感受应该是相当明显的,以我比较了解的纺织行业为例,今年接的单子质量显然不如去年,人工成本也上涨非常明显。这样造成的后果自然是M1下滑。M2本身一方面也受M1影响,企业赚不到钱有效需求不足,对M2的拉动作用就减弱(有时候大家还能看到M2突然提升,M1却纹丝不动的情况,这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因此盯住M1走势,是一个快速了解近期国内经济走势的捷径,毕竟利润是骗不了人的。

我们接着上面说,当M1,M2出现双降局面,而我们却不能选择宽松应对的情况下,降准 或者小规模降息(甚至不降息)是比较理想(或者说无奈)的选择。这种状态下的M1由于缺少有效需求,很难再有先前的上升态势,反倒会逐渐将M2拉下来,而降准的目标就是对冲掉M1下拉M2的力量,维持基本局面。央行说”坚持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搞好跨周期设计,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就是这个意思,中小微企业赚不到钱,虽然央行也没办法创造有效需求,但是央行可以给你续命,以静待时机。

如果我们再往里看,如果把这场考验当成马拉松的话,那么现在就是最难熬的后阶段了,忍住一口气,终点就在前方,不能听信一些资本家的鬼话给他们补贴,坚决反对这时候的大企业兼并,抑制虹吸效应扩大化,尽可能维护社会公平,才是我们现阶段最应该做的。国内紧缩态势会随着美联储的方向转变而转变,就目前来看,美联储现阶段似乎改了口风,开始考虑紧缩对抗通胀风险了,上个月的会议说明了这点。所以如果美联储希望后续市场以紧缩对抗通胀风险的话,那么之前饼干认为的1~2轮宽松可能性就大大下降,维持不宽松应该是当前比较可能的选择。PCE和非农就业也印证了,我们没有当接盘侠的意思,这么大的通胀没有吃下去,留给美国人自己慢慢享受,政客们为了选票,加大中美对抗的频率和力度应该是必然的了。

下月见。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