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制造业转行数据分析的具体规划(制造行业转型升级)

2023-10-2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回想起来,6月份还在校园,才过了4个月而已,如今回忆起来校园生活恍若隔世。

本科专业是暖通,校招的时候,手一抖签了个珠三角的家电公司,那会儿把毕业以后的事情想的太好,不知道社会对学生的毒打是如此。毕业后从西安来到1600公里的珠三角的一个小镇上,很不适应。记得当时从广州火车站下车的时候,就感觉像蒸包子的笼子,有一股蒸汽扑面而来,拎着两个大箱子,汗流浃背。 公司校招,招聘了大概100个应届生(什么武大、华南理工应有尽有),第一天来的时候就走了一波,然后因为前10天是培训期,然后除了听培训课以外,还要下车间美其名曰体验生产制造,导致每天都有人离职,目前3个月过后还剩下40人。 制造业确实环境不好,虽然岗位是研发,但是经常要在车间干体力活,夏天车间没有空调,珠三角这天气让人直接满头大汗,还要因为物料的事情跟车间的大妈撕逼 _(¦3」∠)_。而且我们是单休,动不动加班,加班又没有钱,但凡节假日一般放一天,国庆两天,搞笑的是周日值班一天,给32块钱。

家里是农村的,父母本身没啥文化,总是说,上了大学好,以后不用走他们老路,不用卖力气。我觉得自己又是一个追求生活品质的人,我希望自己每天收拾干干净净的上班,穿的干干净净,但是这里一干活就脏了,这里又没有生活品质可言。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不尽如人意。看到我们办公室里面三十几岁的男生还没有女朋友,还有即使有女朋友的还在住员工宿舍,而且有的快十年的工作经验,还出国待过,现在月薪不到1w。想到七八年以后我的生活是这样,我就惶恐不安,我觉得我七八年后不要过这样的生活。于是决心转行,瞄准it行业,理由简单,从业环境好,工作内容没有体力活(::>_<::),(ps:相对于体力劳动,我更喜欢脑力劳动),相同的努力下,钱比制造业多。

我也是几经波折,最终才决定转行数据分析。10月16日那天晚上,心里下决心要去互联网公司,看了上一些大神,零基础转行做运营,一个月做运营。我也决定去做运营,于是写简历,当时想法是准备半个月就去。但是投了简历,一个星期后,就有一个心仪的公司让我去面试,算上其他的面试,一共七家公司。面试的时候,我才具体知道运营的工作干啥,回来以后仔细想了想,我觉得我不适合做运营….因为面试官问了很多那种让我怎么运营一个微信群,我就感觉,我一天就干这吗…。后来那想着,我是工科,何不从数据运营入手呢?结果上一搜索就看到了一堆与数据分析有关的东西。才发现现在大数据很火,各个平台的软文无处不充斥着大数据。还有一些热门回答,7个星期学会初级数据分析,三个月做初级数据分析,等等。于是自己开始自学,真正开始学的时候是11月6号。就这样展开了我的数据分析学习之路。

当时大张旗鼓的学了SQL,用的是w3cs教程。每天下班后就回来学,每天学习3个小时多,花了10天,把那个w3cs教程看完了(ps:刚开始好蠢啊,不知道动手敲代码,就在那里抄教程),后来网上找了一个视频,跟着敲了一些代码,用的是mysql,感觉还不错。

到现在为止,我Python基础马上看完,数据结构也看了一部分。自己动手装了个Linux虚拟机,在Linux下利用git,node搭建GitHub的hexo的个人博客了,打算后期长期维护管理,记录一下自己的学习进程。

2017年,我针对数据分析,我的的大目标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数据分析相关知识,入职数据分析岗位。

我的计划如下:

后期对于计划会不断更新,不断推进自己的计划。

深入浅出系列的书籍开场说,做一件事情,让大脑关注他,就要赋予它巨大的意义的。那么我将以后的工作薪资转换过来:按照转换成功后,找到一份,10w元年薪的工作,那么是我现在工资的两倍,每天相当于赚378.8元人民币。那么我每天学习4个小时,就相当于赚94.7块钱。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