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7年数据分析师,2023年降薪30%(数据分析师改革)

2023-09-2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你好,我是坤哥

去年的互联网行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裁员滚滚,整个行业可谓是哀鸿遍野,今年也许会有所好转,但从我目前接触的信息来看,短期内可能依然不容乐观,昨天就有一位读者和我说,他面了三家公司,技术面都过了,但到最后却被通知 hc 关闭了

另外从某脉的反馈来看目前整个市场行情还是比较冷的,被 cai 的多了,公司就会优中选优,求职者在拿多个offer保底,公司也是「货比三家」,择优录取,所以对于个人而言,一定要边复习夯实基础,边看机会,现在行业不好,建议最好三个月甚至更长周期的求职准备,尤其不要裸辞!不要裸辞!不要裸辞!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 7 年数据分析师从裸辞到最后降薪30%入职外企的准备,相信大家看了会有一些收获,文中说的是数据分析师的就业现状,可是换成任一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作者:明日复明日,Pointer一枚,7年互联网数据分析,刚刚换到外企做供应链分析,wlb是接下来的目标。

2022年我做过最愚蠢的决定就是从一家互联网大厂裸辞。后来找工作找了半年,降薪30%,虽承受着巨大心理落差,但我还是接了,因为再不接,房租都快租不起了。

最近小数点社群里在讨论一个话题,数据分析师未来会遭遇降薪吗?大家还想着年后跳槽涨薪个20%-30%

事实上去年我所在的数据部门已经开始低薪招收一些工作年限少于3年的小朋友。领导甚至在公开场合说,工作五年以上的数据分析师实际上跟工作两三年的没啥区别,没做出成绩还想加薪升职,做梦去吧。

从那以后公司就在不断换血,慢慢逼走工作7-8年以上的“一线员工”非管理岗。有人总说35岁会中年危机,但是从目前现实来看,你没走上管理岗位,那你职业危机可能不是35岁而是30岁,越来越提前了。

举个例子:我们工作7-8年的数据分析师大概薪资是30-60w之间。公司现在招的都是1.5w/1.8wx15=22.5w/27w的新人,就算是这样的薪资,还是很多人都抢着这份岗位。当然这种情况不仅仅只是发生在数据分析师岗位,其他偏日常机械型的岗位也这样。反而需要创意、业务实地经验的岗位,公司还是肯砸钱挖高薪人才。

这就让我十分焦虑,同时也因为家里出一些事,我必须回老家一趟,在此之前提出离职。等我重新回到北京时,我发现我的简历一直石沉大海中。有一次忍不住问了招聘平台上的HR,看看能不能给给机会,她说我们目前只招985。我懵了,我是211本硕,没想到在2023年简历关都这么艰难了。

目前有很多培训机构还在宣传数据分析师是可以不断高薪,不断涨薪的,这种就超级离谱,或许有那么一两个是涨薪很多,但是事实是我身边有几位数据分析师已经平薪两年。

老板们似乎看透了那层泡沫,不愿意在数据分析投入更多资源与资金,照着传统那套打业务的方式反而蛮稳定的,需要数据分析师来提供建议的场景为0。这时候数据分析师就落入的尴尬处境,大部分工作都是给领导提供数据的工具人,对业务并没有什么创造性。

身边越来越多工作5年以上的数据分析师同伴们感到无比焦虑,虽然这份工作性价比不错,薪资待遇不错,但是耐不住新人太多,不断往里进,老人们保住饭碗岌岌可危。

在此我对“高龄”数据分析师的几个建议

1、尽快想好转型方案,脱离专职数据的岗位。或者尽快跳到一个壁垒比较高的行业,如医药、快消、零售、奢侈品等,把自己打造成行业+数据专家。记住,行业是排在前面,也就是说行业才是你的职业竞争力,技能不是。

2、不要对未来薪资期待有高速增长。在买房上加了过大杠杆,以后会炒鸡痛苦。这点我深有体会,我家乡也算是新一线城市,我前两年买的新房,每月房贷是1.2w,虽然我目前薪资完全可以覆盖这笔贷款,但是真有一天,我薪资降到2w一个月的时候,然后我再遭遇一个天选场景:还房贷又要养家,父母又生病,那我可能完全招架不住1.2w的房贷,每天都得为这事发愁,想想就可怕。

3、不要总想着靠做数据分析相关的副业发家致富

。如知识星球、卖课,卖简历修改、求职咨询服务等,因为我这两年也在做,根本做不起来,在辛辛苦苦回答问题基本上没什么流量,如果早在六七年前应该是可以上千赞,现在就个位数的赞。现在也有做小红书,小红书上数据分析这个赛道的博主简直不要太多,炒鸡内卷。

4、找到一个好圈子,多认识一些数字化前辈。

说实话,人到30岁以后,根本拼的不是技能、学习能力。而是你的人脉资源,虽然很多年轻人都很反感人脉这一说,但是事实是你不多认识一些圈子内的好友,你的信息渠道全无,有好的工作岗位,都在圈子里介绍解决了,根本不会放到网络中招聘。这是中国特色文化,关系代表着信任。所以我会比较建议高龄数据分析师可以加入一些真正意义上高端职业圈/行业圈去获取真正有意义的信息,而不是那种成天吹水,浑水摸鱼的聊天圈。

5、多在软技能上下苦功。数据分析师很多都是理科生,通病是不太会在软技能上下功夫。我身边很多在外企的HR、marketing、sales朋友在软技能上的学习基本是每月一次,外企也肯花钱请一些外部培训师来做各式各样的课程。

我之前每次和外企的朋友聊天,确实觉得自己在一些谈吐上有点“老土”。

如果数据分析师在公司内没有这种学习机会,那建议去报外面的培训。一定要线下培训,软技能学习只有线下学习才有氛围感。我之前就参加了谈判沟通、向上汇报、十分钟演讲、情绪管理等课程,还是蛮有效的。虽然一下子要花好几千出去,但是花在软技能软素质的培养上。我觉得蛮值得。

你可以理解为,用金钱去换取精神层面富足。往往你和别人拉开差距就是这些能力。

我的近况

我虽然降薪30%,但是跳到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领域,外企医药行业,目前主要做的是供应链分析,和之前互联网的数据分析工作内容还是有很大不同。

最大差别是心情变好了,不焦虑了,很踏实的感觉。想在一个行业中深耕下去,或许做着做着,往上走不再是和分析岗位有关。但是这项技能可以陪伴我整个职业生涯,所以我不后悔我学了数据分析,恰恰它是我职业发展的一大助力。

最后,祝愿每一位“高龄”数据从业者都能有很好的职业发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