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数据 分析框架(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入门书籍)

2023-09-1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案例:全面解读8月经济金融数据(原创:泽平宏观)

一、指标分类

经济先行指标:社会融资、房地产销售、新出口订单。

经济一致指标:消费、地产投资、基建。

滞后指标:物价数据。

二、数据指标框架

1、全面指标

生产端:8月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复合增速、8月服务业生产指数两年复合增速

房地产: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8月房地产投资

基建:8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制造业:1-8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

消费: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复合同比增速:商品消费两年复合增速(耐用品-汽车、通讯器材、家电)、餐饮消费两年复合增速;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复合实际增长。

出口:8月中国出口额(以美元计)两年复合增长、分产品(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国内新出口订单指数

大宗商品:8月PPI同比、CPI(食品项、非食品项)、商品期货价格指数

2、工业指标

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两年复合增速、环比增长;

分行业:高技术行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金属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行业、纺织业、黑色冶炼和压延加工行业。

3、固定资产投资

1-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分投资主体: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

分行业:高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高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业、检验检测服务业);社会领域投资(卫生投资、教育投资)。

4、房地产

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增长、环比增长;

8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分类(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

土地成交:8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8月土地推出面积和实际面积同比增长、8月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款同比增长、8月全国300城推出土地面积和实际成交面积同比增长(中指院)。

施工:8月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同比增长。

5、基建

1-8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8月基建投资(不含水电燃气)累计同比增长;

分类:交运仓储、水利环境设备投资累计同比增长。

资金端:受专项债发行的高要求、严监管,严控地方隐性债务以及地方需要预留一定额度到12月的影响,1-8月新增地方债仅完成全年额度的56%,专项债发行高峰预计将在9月和12月达成。1)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不同于往年,今年发行资金不要求今年用完,地方政府在基建支出时间上留有计划余量,四川、浙江等地方政府已公告将预留部分新增债券额度在12月发行;2)对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监管趋严,7月15号银保监会发布十五号文,严禁新增或虚假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银行不得为城投公司参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提供配套融资,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和专项债的发行有一定的影响。3)6月28日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叠加对专项债的配套融资有较高要求,影响专项债的募集与管理。

项目端:发改委要求各省加快报送2022年项目以及完成2021年项目的准备工作,但基建项目高要求背景下优质项目储备不足,“十四五”规划项目将成为明年基建发力点:1)当前财政部对专项债的项目质量要求较高,而地方优质项目储备不足;2)中央对基建项目的立项标准有所提升,例如3月下达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对是否新建第二高铁、新建高铁线路的速度均有明确限制,且叠加铁道部改制等原因多条高铁动脉停工、放缓或推迟建设;3)发改委要求地方政府10月底前向发改委上报2022年首批专项债项目以及抓紧完成在已反馈的2021年专项债准备清单中拟发行专项债券确定实施的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4)“十四五”规划项目将发挥在基建投资中发挥重大作用,9月8日发改委专题新闻发布会提出,下一步将聚焦重点领域来稳投资,发挥好“十四五”规划《纲要》102项重大工程的牵引带动作用,还将加快已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执行进度,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

6、制造业

1-8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两年复合增速;

分类:上中游--8月金属制品、专用设备、铁路航空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电子设备制造、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下游--8月农副食品加工、纺织业。

7、消费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扣除价格因素,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

消费类型:商品消费、餐饮收入。

分品类:生活必需品(粮油、食品,饮料,烟酒);可选消费品(化妆品、金银珠宝);耐用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通讯器材、汽车)和纺织品(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石油及制品、建筑及装潢。

8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较上月分别变动-0.9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7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

8、 出口

8月中国出口额(以美元计,下同)2943亿美元,同比增25.6%,两年复合增速17.0%,较上月上升4.1个百分点。出口超预期,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外需仍然维持高景气,8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为61.2%,欧元区、德国制造业PMI分别为61.5%和62.7%,贸易风向标韩国8月出口同比40.9%。二是疫情反复导致部分新兴经济体产能转移至中国。

分产品看,高新技术、机电、劳动密集型产品均有上涨。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比19.2%、23.0%和5.4%,较上月增长3.8、4.9和8.4个百分点。此外,海外疫情反复带动防疫物资出口,纺织纱线织物两年复合增速表现不弱。口罩在内的纺织纱线织物、防护服手套在内的塑料制品和以及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同比分别为-14.9%、6.7%和17.9%,环比7.1%、7.5%和12.2%;两年复合增速11.8%、42.6%和21.5%。

8月中国进口金额(以美元计)同比33.1%,两年复合增速14.4%,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关。分产品看,大宗商品进口量跌价升,机电产品进口保持高增长。其中,大豆、铁矿砂、原油、钢材分别同比增长53.8%、95.0%、59.8%和-4.8%,进口量同比-1.2%、-2.9%、-6.2%和-52.5%。8月进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19.1%。其中,集成电路、汽车、飞机进口额增长21.5%、14.9%和138.5%。分地区看,东盟仍是我国最大的进口贸易伙伴,其次是欧盟、日本、韩国和美国。8月对东盟进口同比26.6%,涨幅较7月下滑1.1个百分点;欧盟、日本、韩国和美国进口同比12.4%、17.6%、29.0%和33.3%,分别较7月变动-7.4、4.8、17.5和7.7个百分点;此外,对印度进口同比15.1%,高于上月的10.1%。

9、 社融持续回落

8月存量社融规模305.28万亿元,同比增速10.3%,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96万亿元,同比少增6295亿元。从供给端看,8月政策释放稳信贷信号,但局部金融风险暴露,银行风险偏好降低,放贷能力和意愿下降;从需求端看,经济下行压力,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疲软。宽信用尚未开启。

结构层面,信贷、表外、政府债券均成为社融拖累,直接融资维持多增。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7万亿元,同比少增1501亿元;企业债券融资434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682亿元;表外融资减少1058亿元,同比多减1768亿元。其中,未贴现票据新增127亿元,同比少增1314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362亿,同比多减1046亿,降幅有所扩大,主要由于新增信托减少,反映地产融资仍紧。委托贷款增加177亿元,同比多增592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9738亿元,已创年内新高,但受去年高基数的影响,同比大幅少增4050亿元,成为社融的主要拖累。

金融机构口径信贷增速下滑。8月金融机构口径信贷同比增速为12.1%,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为2020年3月以来最低值。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7万亿元,同比少增1488亿元;新增企业贷款6963亿元,同比多增1166亿元。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同比分别多减1196亿元、少增2037亿元、多增4489亿元;新增居民贷款5755亿元,同比少增266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新增1496亿元,同比少增1348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4259亿元,同比少增1312亿元,主因地产调控较为频繁。

8月M2同比增速8.2%,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从结构来看,1)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分别增加5608亿元和3338亿元,同比少增1883亿元和635亿元,主因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2)财政存款增加1724亿元,同比少增3615亿元。8月政府债放量发行加速,财政政策要求“提质增效”,支出节奏同样加快,财政存款同比少增。3)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993亿元,同比大幅多增3605亿元。经过7月末股市震荡后,8月股市上行,吸引资金入市,居民和企业存款向非银机构存款转化。M1同比增速4.2%,较上月大幅回落0.7个百分点,延续7个月回落态势。房地产销售市场面临下行压力。

10、CPI下滑,PPI走高

8月CPI同比上涨0.8%,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回落0.2个百分点。同比来看,食品分项仍为拖累项,影响CPI下降约0.77个百分点,主要是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4.9%,降幅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非食品项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05个百分点,主要影响因素为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及疫情所致服务性消费减少。8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减少0.1个百分点。

8月PPI同比上涨9.5%,较上月上涨0.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比上个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7%,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9.4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3%,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7个百分点。受高温电力需求旺盛叠加煤矿供应整体偏紧影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的价格本月环比上涨较为显著。具体来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涨57.1%,环比涨6.5%,同比涨幅较上个月边际扩大11.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同比涨35.3%,环比涨1.0%;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同比涨5.6%,环比涨1.7%。8月南华焦煤、动力煤环比27.1%、3.2%。在黑色价格结构问题影响下,部分属于高碳排放行业的煤化工类产品产能亦阶段性受限,8月南华能化指数环比上行1.33%。

11、PMI下滑,供需双降

8月制造业PMI为50.1%,较上月下滑0.3个百分点。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9%和49.6%,分别较上月下滑0.1和1.3个百分点。经济动能(新订单-产成品库存)差值较上月下滑1.4个百分点。

从生产端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造纸印刷及文教体美娱用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汽车等行业生产指数低于临界点,生产环比减少。从需求端行业情况看,本月高耗能行业新订单指数回落较大,对制造业总体负向拉动明显,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新订单指数连续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7%,低于上月1.0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与原材料成本上升、海运运费高涨、美欧经济活动恢复、产能替代效应消退有关。

8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3%、51.2%和48.2%,较上月变动-1.4、1.2和0.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新订单、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46.8%、43.8%,较上月变动-0.5和1.9个百分点。行业成本压力仍挤压下游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利润,8月小型企业采购量指数为49.3%,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仍位于荣枯线下。

8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5%,下滑5.8百分点,落入收缩区间。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5%,较上月回升3.0个百分点,回升至高位。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为51.4%和50.6%,较上月变动1.4和-1.5个百分点。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5.2%,回落7.3个百分点,重回荣枯线下,主因多省疫情抑制消费、旅游服务业。从行业情况看,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租赁及商务服务、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降至临界点以下,业务总量明显减少;同时,批发、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均高于54.0%,业务总量继续增长。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3%,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