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对大型企业财务而言,合法、合规性控制是影响内控体系水平的关键(什么是重大合规事项的决策机构)

2023-05-1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一、前言

首先,人工智能能够通过计算和分析数据为社会提供服务。人工智能系统是由人设计出来的,主要按照固定的算法和程序逻辑运行,其本质体现为对数据的收集、储存、加工和处理,从而形成有效的信息流和知识模型,以向社会提供能够延伸人类能力的服务。

其次,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对外在环境的感知,且能够实现与人的交互。人工智能能够借助高效能的传感器实现对外在环境的感知,可以像人一样通过听觉、视觉来识别外在环境的各种信息,并且会对外部的各种信息进行反应。

最后,人工智能能够实现持续性的学习,可以演化迭代。在一定条件下,人工智能系统具有适应内外环境的特征,并且能够随着外部数据和任务的变化调节自身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连接来实现机器系统的演化迭代,使其能够更加良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二、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一)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中,会计人员需要处理大量机械、简单、重复性的会计工作。这个过程不仅会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但是在会计领域引入人工智能后,财务机器人能够实现对基础工作的自动化处理。

例如,在费用报销环节,人工智能机器人根据事前确定的人工费用报销审核规则,按照既定逻辑开展自动审核,如查验发票真伪、预算比对、报销标准审核等。

在采购到付款环节,智能机器人通过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OCR)扫描请款单识别相关订单与合同信息,财务机器人将识别到的信息传输至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系统,并对订单信息、合同编号、发票信息、入库单进行匹配。这种模式将会计人员从繁重、机械的基础性事务中解脱出来,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中,会计数据的收集、储存、分析和处理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这个环节很可能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出现问题,如原始数据错误、录入环节失误、数据覆盖范围不全面、人工计算失误等。

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助于建立统一的会计数据收集、储存和处理标准,并且运用智能化的算法生成类似的业务模板,能够实现对各种数据的智能化、自动化处理,进而在源头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同时,金融专家会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嵌入成熟的数据分析逻辑规则,人工智能机器人通过建立会计数据模型,就能实现对各层次、各阶段数据的分析,从而得出财务分析报告,这也大大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

(三)推动内控管理智能化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合法、合规性控制是影响内控体系水平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中,企业收到的各种凭证和单据都存在真实性风险,需要人工进行把控。例如,在发票管理方面,会计人员需要在验证系统中人工查验和核对发票信息,这一过程不仅效率较低,还容易出现人为失误,无法有效甄别虚假发票。

而人工智能机器人实现了对发票查验的智能化处理,能够自动登录系统进行查询,且准确性较高。在风险管控方面,传统会计模式主要凭借会计人员主观经验进行定性分析,这一模式对会计人员主观能力要求较高,容易出现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的现象。

人工智能系统中增设了风险预警的功能模块,可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一定的风险阈值,一旦生成的财务指标接近预警值,人工智能系统就会向管理者发出预警信息,要求其对风险予以应对。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人工舞弊风险,推动了内控管理的智能化。

(四)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

随着经济事项的日益复杂,以会计核算和监督为主要职能的财务会计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诸多企业开始意识到管理会计是会计转型的方向。

在实践中,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足,无法快速提供准确、有效、全面的信息,导致管理会计缺乏必要的技术基础,而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例如,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可以凭借人工智能机器人提供的各种资源消耗量与准确的间接费用金额,实现对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同时,人工智能为平衡计分卡考核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在管理人员嵌入相关数据规则后,人工智能机器人就能实现对多个维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并自动生成多维度考核指标值,为绩效考核的开展提供依据。

(五)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财务共享服务系统,从而实现对基础性会计工作的集中处理,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会计工作中解脱出来,这意味着大量的基础性会计岗位会被淘汰,企业对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大大提升。事实上,当前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一方面,企业大量会计人员仅具备基础的会计素质,只能完成会计核算与账务处理工作,不具备数据分析和财务管理能力,如无法出具准确的风险分析报告和管理会计报表等。

另一方面,会计人员不具备跨学科管理能力,尤其是缺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无法理解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运行逻辑、未能有效应用智能机器人开展财务工作等。

(六)信息安全存在挑战

首先,部分企业未建立严格的人工智能系统变更申请、审批、执行、测试流程,导致系统存在被随意更改的风险,或者未能落实定期的数据库巡检制度,导致数据库信息遭到篡改。

其次,企业对人工智能系统程序的缺陷或漏洞的安全防护不够,使得系统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第三方的攻击,如依靠外在物理线路连接的人工智能系统容易出现中毒和信息泄露的情形。

最后,存在计算机系统风险。在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中,数据都是在初始输入之后持续使用,但是如果输入的初始数据有误,那么就有可能导致错误数据在系统中被长期应用而无法被察觉。

结语

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逐渐和会计活动融为一体,这对于市场主体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市场主体应依靠人工智能优化和调整财务组织结构,提升财务人员素质,打造更加智能化的会计信息系统。

另一方面,市场主体也可能面临财务人员素质不足、信息系统出现安全风险等挑战。对此,市场主体应辩证看待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从各个角度入手积极适应人工智能环境下对会计活动提出的新要求。

比如,加强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促进人工智能和会计活动的深度融合、推动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转型、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机制建设等。

举报/反馈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