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美国产业发展:用多维的数据去分析美国的产业发展,建立对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认知(美国产业升级历史)
对于社会经济构成的复杂性系统而言,基于产值和增长速度对行业发展进行分析的传统方式,无疑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特别是在凯恩斯基于需求侧的经济理论在二战之后,成为主流的经济学理论之后,基于消费与投资形成的产值体系,无疑忽视了技术进步对供给侧产生的影响。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经济发展,导致了美国经济发展的逐渐失衡,对外贸易赤子逐渐增长、政府债务规模逐渐增长、收入分化差异加剧,最终又以社会矛盾的加剧产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行业总产出的发展进行分析,结合产量及价格指数变化、收入分配变化、就业与工资水平变化、运营收益变化等多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客观地看到驱动美国产业发展的动力,也能看到美国产业发展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既有助于我们建立对工业化发展的认知,也有助于我们在发展中,规避美国出现的问题。

从统计数据的角度看,以货币为单位计量的行业总产值,受产量和价格指数变化的共同影响。技术进步与投资带来的生产能力增长,推动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价格指数变化是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市场交易中,供需平衡变化的结果,货币供应量、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和消费需求量共同影响价格指数的变化。

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剩余的部分,是行业的总产值,也就是我们最常使用的GDP。中间投入主要包括能源投入、原材料投入和服务投入三个部分。
雇员报酬、运营毛收益、生产关税及补贴是行业产值进行分配的三种方式。雇员报酬对于运营者来说是劳动力的使用成本,而对于劳动者来说,通过劳动获得的薪资报酬则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政府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征收生产税、进口关税以及发放补贴的方式,一方面对市场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也是政府获得收入的一种重要途径。总产值减去劳动力成本(雇员薪酬)和政府在生产过程中收取的税费后,形成运营毛收益,是投资者获得的收入。
除了政府部门外,美国的私人产业主要分为商品和服务两种不同的行业类型。技术进步、市场供需平衡、投资收益等多种因素,对行业产出规模的增长起到了不同的影响。二战结束后,美国私人服务行业呈现出更快的发展趋势,产值规模已经超过了65%,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最关键行业领域。

通过对劳动就业人口的影响,行业总产出的变化,与社会系统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从1949年到2020年,美国行业总产出增长的波动,都会带来就业人口增长的波动,甚至带来就业人口的负增长。
作为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是各个行业收入水平和就业的综合体现,人均工资的变化与行业总产出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
与增长波动带来的短期影响相比,不同行业收入水平的差异在行业产出随着时间变化的同时,对社会的收入分配产生的是长期影响。相比于基础服务性行业和社会服务性行业而言,商业服务业、政府部门获得的薪酬比例更高,人均收入水平也更高。
相对于按照类别划分的行业方式,按照人均工资水平划分的行业就业比例和薪酬分配比例,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出行业发展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行业发展带来的收入水平差异,对美国社会体系的变化也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作为经济循环的另一面,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变化,对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也会带来影响,从而影响市场交易的供需平衡和行业的产出。

投资者的运营毛收益减去财务成本和所得税后的剩余部分,是投资者获得运营净盈余。运营净盈余与总产出的比例,反映出投资者的运营收益能力。
扣除资本消耗后,投资者的运营净盈余剩余部分构成了收入的净结余。与净盈余相比,净结余与总产出的比例,也是反映投资者盈利能力的一种指标。作为扩大再生产和技术研发的重要资金来源,净结余也成为了行业产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投资的角度看,净盈余和净结余与行业总产出的比例,反映的是行业盈利能力,作为投资的参考指标,上述比例的水平及变化,也会对投资者产生不同的吸引力,从而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