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神策专访丨Akulaku 杨翱宇:一位数据产品经理的金融实践(杨宇烁是谁)

2023-10-3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专访背景:杨翱宇,Akulaku 数据产品经理,曾获得神策 2022 数据驱动大会第六届星斗奖行业精英人物奖。

神策研究院:作为 Akulaku 的数据产品经理,请做下简单介绍。

杨翱宇:2016 年,Akulaku 开始进入东南亚市场,打造分期购物 App,为东南亚地区用户提供分期购物服务,2019 年收购印度尼西亚 BYB 银行(后改名 BNC),自 BNC 加入以来,Akulaku 整个生态系统服务数千万用户,年交易额高达数百亿美元,目前已可为东南亚地区提供消费金融、财富管理、数字银行三大业务。

2018 年我们开始与神策数据展开合作,希望借助神策数据在大数据分析与营销科技领域的技术与经验,在产品、营销、运营、服务等多方面实现数据驱动,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业务目标,进一步优化产品与服务、团队人效比,以及推动企业数据化建设进程。我目前在 Akulaku 做数据产品经理,主要负责银行数据产品相关的一些工作。

神策研究院: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Akulaku 的银行业务?

杨翱宇:Akulaku 银行业务,既有实体银行网点,也有独立的 App,拥有理财、贷款、本地生活服务等多种场景,业务目前集中在印度尼西亚,未来也会逐步向菲律宾等地扩展。

我对我们的业务比较有信心,不夸张地讲,我们覆盖的客群非常广,东南亚地区当地人还保持着较为传统的消费习惯,网上购物的意识还没有被培养起来,还拥有着巨大的互联网人口红利。

就印尼而言,当地的高净值用户普遍年龄偏大,他们通常喜欢面对面的顾问服务,会去线下银行网点办理大额存款等业务。近年来,我们确实把许多关注点都聚焦在当地的高净值用户身上,这批用户可能只占总用户数的 5% 左右,但他们的银行资产占比却能达到 90%。而较为年轻的白领人群的消费场景更加偏向于线上,比如日常生活服务、小额贷款等。目前我们也在通过与线下便利店合作等方式拉新促活。

神策研究院:针对目前的情况,接下来的运营重点是?

杨翱宇:一方面,我们会继续为高净值用户提供理财类服务。另一方面,对占比较大的中长尾用户,提供更加精细化的运营,从而提升这部分用户的资产比例。目前来看,虽然 App 端的拉新较为重要,但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存量用户上,尽量延长用户的生命周期,似乎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神策研究院:可否简单介绍下都有哪些具体的动作?

杨翱宇:在前期,由于数据底层基础比较薄弱,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的精力放在数仓底层的数据清洗、重构、分层等项目上。而且,由于早期的数仓建设不完善,BI 工具经常出现卡死等故障,修复重构 BI 工具,也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

今年我们上线了自己的标签系统,可以辅助我们做自动化的推送、营销等工作,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突破。在以往,业务部门直接提需求,数仓的同事去新建任务,跑出一些表格,然后再手动导表,把目标人群筛选出来,去定向地做一些推送活动。但问题在于,数仓的同事对于具体的业务并不完全了解,对一些名词的理解和口径也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他们开发加工出来的标签会存在一些隐患,在实际推送中就会暴露出各种问题。

而现在,我们可以直接根据业务方的需求做一些过滤,还可将其拆分为数仓同事能够理解的逻辑,从效果上来看,圈选出的人群也更加准确,问题追溯更加高效,也不会对身处多个标签群体的同一个用户做过多打扰。

神策研究院:在此基础之上,已经开始进行自动化营销了吗?

杨翱宇:其实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由业务部门主导推动研发了一个自动化 Push 平台,可以理解为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接入我们目前标签系统的数据,通过 App 和短信去做自动化推送,包括实时、离线等推送。

但我们内部也发现这个自动化控制系统其实有一个问题,就是它只能做推送,至于推送之后的效果跟踪,还是需要团队里的数据分析师亲自来,数据分析师自己写 SQL,自己去分析效果转化,人力成本很高。

后来我们就用了神策的流程画布工具,能够快速定位问题、分析用户路径与转化情况等,让我们能非常及时地调整策略。

神策研究院:在做这类国际化业务的时候,还遇到过什么难点和挑战?

杨翱宇:本土化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不同地区产品的设计、形态、广告语,甚至用户的心理特征等都会有很大的区别。

举个小例子。许多金融行业的公司做新品发布的时候,经常会请一线的时尚明星做大代言,大街小巷都是产品广告。我们刚开始在印尼做投放的时候,也选择了这样的方式,但效果非常糟糕。后来分析发现,当地人的穿衣风格较为偏向保守,广告上明星的时尚妆造和当地的本土文化略有出入,且连产品中的字号排版、使用习惯等都和别的地区有一些差别,我想这是国际化企业都会面临的现实难点。

神策研究院:当地机构在监管流程等方面,有何不同?

杨翱宇:其实金融类产品基本都会是各地区重点监管的领域之一,不同的是,印尼这边的审批流程较长,综合效率偏低。比如我们选购神策的埋点管理平台时,印尼当地的团队对这类工具不是很了解,解释成本很高,再加上金融业务本身在审核监管方面就有一定的复杂性,且沟通中的专有名词还需要进行英文翻译,整个流程较为漫长。

神策研究院:从您的专业角度来看,金融业务在选购第三方大数据服务商时需要注意什么?

杨翱宇:第一,结合当前的实际需求。千万不要浪费巨大人力物力后,发现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比如我们做画像系统也好,或者说做门店管理系统也好,其实都是从当前确实存在的问题出发,然后去选购一些优质的数据产品,这样的话效果会比较直观,而且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为后续的业务洞察提供帮助。

第二,最忌讳照搬。最忌讳把一些数字化经验照搬过来,一般情况下,效果都不会很好。

第三,及时反馈。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视频,我们要和服务商保持密切联系,提前把遇到的问题描述清楚,共同讨论、达成共识,然后迅速制定策略,快速地去落地解决。

采访时间:2022 年 12 月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