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1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1% 中国制造业发展分析2023(红旗国产化率)
1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1%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月31日发布数据。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0.1%,在连续3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这一先行指标向好,表明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3%,比上月上升4.0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6%和47.2%,比上月上升2.2和2.5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生产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上升5.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景气水平较快回暖。
新订单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7.0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升。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9.6%,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明显收窄。
从业人员指数为47.7%,比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上升。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7.6%,比上月上升7.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延长情况有所改善。
1月份,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制造业PMI升至50.1%,重返扩张区间,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8个高于上月,制造业景气水平较快回升。
(一)供需两端同步改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50.9%,高于上月5.2和7.0个百分点,制造业产需景气水平明显回暖,但受春节假日因素影响,生产改善力度小于市场需求。从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医药、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9个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其中医药制造业产需增长明显,两个指数均升至65.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二)各规模企业PMI均有回升。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3%、48.6%和47.2%,高于上月4.0、2.2和2.5个百分点,各规模企业景气水平均有所回升。调查结果显示,大、中、小型企业中反映劳动力供应不足的比重均低于11.0%,较上月明显下降,员工短缺制约生产的情况有所缓解。
(三)重点行业PMI不同程度上升。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和高耗能行业PMI分别为52.5%、50.7%、50.9%和48.6%,高于上月5.1、4.7、4.0和1.2个百分点,景气水平不同程度改善。从市场需求看,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5.6%、52.3%和52.4%,高于上月11.2、10.3和8.5个百分点,均升至扩张区间,行业市场需求有所回暖。
(四)企业信心明显增强。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高于上月3.7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预期向好。从行业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增强。
据中研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报告》显示
近年来,全国多个地方都在谋划智能制造发展,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安徽、重庆、河南、辽宁、四川、青岛、北京、广东、黑龙江等省市都在摩拳擦掌,或成立机器人、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联盟,或出台具体产业规划。
智能制造强调大规模、小批量,比传统生产方式更加注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性,相关企业对现有人、财、物等方面的要素保障具有更高的要求,尤其需要加大资本支持。目前,沪深两市智能制造概念股深受资金青睐,资金通过资本市场投向智能制造企业,将促进智能制造企业发展壮大。
目前,国内智能制造改造需求迫切,系统解决方案市场需求广阔。随着国内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以及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企业迫切需要实施机器换人战略,就工业机器人来看,国内工业机器人销售同比增长了56%。此外,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日趋多样化、定制化,企业订单呈现出小型化、碎片化的发展趋势,引进与应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企业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重要着力点。硬件、中间件、软件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明匠智能,营业收入呈逐年大幅提升趋势。
“十四五”时期,全球产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制造业宏观层面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扩大了产业发展边界,世界各国纷纷制定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抢占工业革命的制高点;同时,全球化趋势减弱,保护主义抬头,基于全球化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受到明显威胁。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是: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国内智能制造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到10家以上。
我国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5.3%,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 74.7%,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 4000 亿元,企业数量超过 3000家,推动了制造、交通、医疗、民生等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制造强国建设明显提升了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第一制造大国地位更加巩固。
2021 年制造业增加值达31.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近30%,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为完整的产业链,40%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新一代通讯装备、高铁装备、发电和输变电装备、航天装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工程机械、钢铁、石化等行业技术和市场竞争力达到全球领先或先进水平。
更多消息,请关注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报告》。
关注号“中研网”,回复“免费报告”,即可获取一份免费报告节选,速速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