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数字化教育,从经验判断,走向科学数据分析的转型过程(数字化教育前沿)
数字化教育,从经验判断,走向科学数据分析的转型过程。
数字化教育系统中的教育评价,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了教育评价的效率和质量。电子档案袋、发展性评价系统等很好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但在实践层面却未对教学评价产生实质性影响。当前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仍然过度依赖“经验”,属于“经验导向”的评价模式。国家层面开展的各种教学质量评价、体质健康评价、学业成就评价等,大都仅仅将调查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汇总统计,缺少对数据的关联、深度挖掘和分析,也未形成定期、持续采集评价数据的机制和方法。
教育评价者和管理者仅能根据统计数字,结合主观经验判断评价结果,制定教育政策,导致我国的教育评价仍停留在经验主义层面。与传统教育评价相比,数字化教育需要更具智慧的教育评价方式,“靠数据说话”已成为教育评价的重要指导思想。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教育评价从“经验主义”走向“数据主义”提供了技术条件。教学评价方面。记录学习过程、识别学习情景、连接学习社群、感知物理学习环境是智慧学习环境的核心技术特征。
智慧学习环境中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采集到教和学的全过程数据,不仅仅包括网络教学平台上记录的档案数据,还能采集更多学习的情境数据,如地点、时间、个体特征、所用设备、周围环境等,为开展中小学学业成就评价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随着全国统一学籍信息管理制度的实施,今后每个学生将拥有相伴一生的学习档案袋,持续存储每个学期、每门课程、每节课、每次学习的表现数据。
每个教师拥有一个教学档案袋,全面记录每个学期、每门课程的教学表现。基于云计算技术,将档案袋数据永久存储在云端,同时通过科学的评估模型,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进行定期评估,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学校不仅要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还要持续跟踪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情况,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科学数据分析结果。管理评价方面。
通过对关键年龄段学生进行全样本数据(如成绩、健康状况等)采集、处理与分析,可以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教育质量问题,以便决策部门及时调节教育政策,稳固提高国家教育质量;通过探求学业表现与教学、家庭、社区等背景变量间的关系。
可以调节各背景变量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引导整个教育体系向着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向迈进;全面采集全国各地、各区域、各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与使用信息,依据科学的评估模型开展教育资源配置的绩效评价,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产出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还可以利用持续采集的各种教育发展数据,在国家或区域层面开展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