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六位基层代表分享故事与感悟(十四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感想)

2023-09-1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本文转自:人民法院报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  冼小堤)12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六位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分享农业、体育、科研、文化等行业的故事与感悟。

谈及如何将专业技术成果送到田间地头时,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介绍,经过科技特派员团队的指导,茶农很好解决了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病虫害等问题,从而提高了茶叶品质。她希望每一个科技特派员真正地将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成为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95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任子威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为我国赢得了两块金牌,在男子1000米短道速滑项目上更是为我国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他回顾了备战冬奥会的故事,表示“我的人生词典里没有‘躺平’这个词”,并鼓励青年朋友需要有梦想、有目标、不断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冯丹说,20多年来她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不断地研发中国籍存储系统、存储设备、存储芯片技术,带领团队打破了国外对于高端存储系统及其核心技术的垄断,实现了我国存储产业从技术依赖向自主创新的跨越。她深深体悟到个人小我之于“国之大者”的人生价值,也深深体会到只有靠科技自立自强才能赢得未来。

“作为新时代港口产业工人,我们一定会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讲述了自己实现儿时梦想、成为天津港人的故事。他是天津港首批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的“师傅”,让机器人“徒弟”实现了全世界首屈一指的L4级无人驾驶;他带领团队完成200多项技术创新,获得40多项国家专利。

全国人大代表、《读者》杂志社副总编辑陈天竺回顾了她与一名感到迷茫无助的初二留守学生小雨的信件对话故事,通过文学作品鼓励小雨多读多写多练,后来小雨从师范大学毕业,成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将始终把目光投注到最简单也最丰富、最质朴也最深刻的文字世界,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字和阅读的力量。”陈天竺说。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杨朝明表示,这些年他长期生活、工作在山东曲阜,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并常常与国际友人交流互鉴,深切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世界的积极影响。“我要更好履职尽责,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互鉴,用自己的研究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奉献光和热。”杨朝明说。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