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大数据时代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与服务分析(公积金数据治理方案)
1517字 | 3分钟阅读
大数据时代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与服务分析
来源:凤凰新闻客户端
04:09数字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导致诸多事物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发生往往意味着此前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惯性被打破,既会产生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新生事物,也会产生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矛盾冲突以及对新事物不可预见的监管真空。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与服务亦符合这一规律。本文以此为背景,意在总结新生事物带来红利的基础上分析新生事物带来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过去几年中,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应用,包括住房公积金管理与服务,尝试将数字技术推广应用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与服务领域去推动管理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既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也增加了服务种类,还有利于帮助公积金持有职工防范风险,实现房产交易全流程监控,非常典型的就是2016年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推出了广州住房公积金租售中心APP,该APP实现了公积金服务业务向住房交易产业链上游的延伸,并利用后台数据实现信息共享,确保房源真实、房价公平,减少公积金持有职工买卖房的流程,提前防控风险,让更多的人了解公积金政策、使用公积金。
总体来说,将数字技术推广应用在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服务方面仍旧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很多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中心的管理理念仍未跟随大数据发生根本性转变,简单的数据收集没有发挥数字技术应有的价值;
二是 管理模式变化后不同部门和岗位的管理内容呈现扩张趋势,尚未来得及理清的管理职责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存在交叉;
三是传统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与服务体系和数字技术存在不相容的地方,限制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四是 广大公积金持有职工对公积金的政策了解不足,线上办理之后工作人员和公积金持有职工之间的距离更远,不利于政策的实施。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从业财一体化的角度出发,重组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中心的组织机构,裁撤冗余部门,剔除冗余的人员,给予中心全新的功能定位。
二、在组织各部分功能明确的基础上,从减少公积金持有职工办理公积金业务负担的角度出发,创新服务模式,比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从线下、传统、单个、低效率办理业务到“线上+线下”、批量办理业务;联合多部门实现不同行政部门之间的大数据共享,通过加强数据分析寻找住房公积金服务和管理的弱点并不断改进;
三、明确各业务条线的操作流程和实施细则。
四、 强化对数据的风险管理,变直接服务为常态化监督 。
五、 加强员工培训,在提高数字分析能力和业务技能的同时强化“深化服务、优质服务”的意识和理念,注重品牌和文化管理。
六、加强住房公积金线上服务模式的宣传,亦可在住房公积金服务系统上通过可视化的方式给公积金持有职工提供公积金政策课堂和线上业务办理指南,促进公积金持有职工适应这一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郝莹娜,《大数据时代下住房公积金管理与服务》,《管理创新》,2021年第20期,28-29。
[2]孙霞,《大数据时代下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与服务》,《商讯(圆桌论坛)》,2021年6月,156-158。
[3]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大数据时代下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与服务——广州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跨入 2.0 时代》,《中国房地产》,2019年7月,29-33。
[4]王俊,《基于大数据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与服务创新分析》,消费经济研究》,2020年第11期,275。
[5]刘旭,《基于大数据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与服务创新探索》,《现代经济信息》,2019年第11期,202。
[6] 陈强、董庆军,《关于大数据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与服务创新探索》, 《数字化用户》,2021年第34期,34-36。
[7]李伟,《基于大数据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与服务创新探索》,《现代经济信息》,2019年第8期,95。
作者:刘艳